做产品的思考

做产品的思考

做好一个产品的本质,是放大人性,或者准确点来说叫顺应人性

今日头条旗下的产品,基本上都符合这个特点。比如抖音,头条。

抖音以其简单的操作闻名,据传就连大猩猩捡到手机都能畅快的刷抖音,其设计的上滑翻看下一个视频的操作简便程度,我认为这正是其吊打快手的主要原因。

抖音顺应了人性,其简单的操作让人不用动脑子,超短视频的机制让人没有心理负担,内容分发的机制更是一绝,据传最开始时抖音运营人员跑到各大高校邀请美女帅哥下载抖音给钱发短视频,真可谓是你好色那就给你推你想看的。而且其独有的沉浸式设计很容易让人遗忘时间,且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设计带来了一个好处:“抽卡感”,或者更准确点来说是叠加的赌博机制,你刷到一个视频不感兴趣,你会快速划过,你会赌下一个视频是你感兴趣的,而且由于是短视频所以你对浪费的时间的心理压力并没有那么大。试想如果我们看一部电影,通常需要2-3个小时,如果中途发现是烂片,那么就浪费了至少一个小时,而抖音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抖音只会暗暗的用这种操作方式给你洗脑:“说不定下个视频你会喜欢哦”

继续聊最近的西贝事件,西贝事件说白了也就是罗永浩的一个小吐槽,本来这种事情天天都有,哪家店都有人不爱吃的吐槽几句很正常,但西贝老板的回应却加剧了事态的发展。

说白了,西贝老板的回应就是反了消费者的人性,对于消费者来说花了大价钱来西贝吃饭,图的就是多花钱买安心,没人会在乎西贝老板和所谓的国家标准定义的预制菜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食材不是当天拿来现做的,那就是预制菜。更何况西贝的直播中不断自爆,动辄两年保质期的速冻西兰花。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制菜本身的普及是由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因此对于大众印象而言预制菜约等于便宜和果腹,而绝非西贝动辄数百元一道菜。西贝老板试图以一己之力就快速扭转大众的观点,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因为这事就是违反人性,没人会觉得自己的理解有误差。更何况多数人对于西贝这种人均消费200+的主要标准就是现做现卖和高端食材,而非预制菜。

放大人性和顺应人性,其实更深切点来说就是不要做和人性相反的事情,什么是人性相反的事情,比如长期锻炼。当然这个案例并不准确,因为长期锻炼这事有人可以分泌大量多巴胺,有人只会在首次锻炼时累的跟死狗一样。但只要分析一下就会知道,不同的人的“人性”亦或者说是爽点是不一样的,说白了就是销售领域里的“目标客户”,你需要抓准你的目标客户。

继续延申锻炼的这个话题,比如你是健身房销售,主要任务就是卖卡,那么你要给客户做的是贩卖身材焦虑和健康焦虑,让“人们”觉得办了卡就能获得身材或者健康。这就是顺应人性。当然也有难啃的骨头,但是人都是多面的,比如有人贪小便宜,那你就可以说办卡后一年内打卡150天,一年后反年卡费。这个客户大概率办完卡之后来两月就坚持不下去了,或者即使他坚持下去了,他带来的朋友坚持不下去了,你还是赚钱。

说白了,顺应人性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工程,我觉得我还是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前我总觉得各种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花里胡哨,这里尤其点名拼多多,产品界面营造出热销的感觉导致产品页面很乱,我一直不太喜欢。但是最近才发现原来这种设计才是多数人可接受的且能大量提升转化率的,相比而言我这种喜爱简约的客户本身就是少数。